首页 资讯 正文

探寻怀化古村:通道侗锦博物馆诉说千年技艺,新晃龙溪古镇石墙镌刻商埠繁华

体育正文 227 0

探寻怀化古村:通道侗锦博物馆诉说千年技艺,新晃龙溪古镇石墙镌刻商埠繁华

探寻怀化古村:通道侗锦博物馆诉说千年技艺,新晃龙溪古镇石墙镌刻商埠繁华

探寻古村古韵邂逅非遗(fēiyí)时光7月2日至5日,由多家央媒省媒和怀化当地媒体组成的三十余人采访团,共同探寻福地怀化历史(lìshǐ)文化,感悟非遗文化带来的魅力。参观(cānguān)皇都侗文化村,体验侗锦(dòngjǐn)织造技艺,前往龙溪古镇,聆听历史的声音。

4日,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通道的(de)皇都侗文化村,在这里,“藏着”一家中国首座侗锦博物馆。侗锦织造(zhīzào)技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侗锦以其(qí)独特的编织工艺、富有(fùyǒu)民族特色的图案、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、亮丽和谐的色彩(sècǎi)、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,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。

侗锦博物馆内面积不大,但处处都能发现精美的(de)侗锦制品(zhìpǐn),不仅有精美的服饰,还有小巧的口水巾,可以(kěyǐ)说,侗锦充斥在侗族(dòngzú)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现场,采访团还见到了(le)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织造(zhīzào)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,她向我们介绍,传统的侗锦有“素锦”和“彩锦”之分,用黑白棉线(xiàn)织成的称为“素锦”,用黑白线和彩线交织成的称为“彩锦”。编织一幅侗锦,要经过轧棉、纺纱、染纱、绞纱、绞经、排经、织锦等(děng)10多道工序,工艺复杂多变,而且都是手工操作。

记者(jìzhě)在现场看到,侗锦图案的线条都(dōu)呈直线,常见的有人字形、十字形、口字形、之字形、米字形、万字形等(děng),图案多为几何图形,有棱形、四方形、圆形、三角形等。粟田梅透露,侗锦图案不以自然(zìrán)写真取胜,而是用(yòng)概括、抽象和夸张等手法再现、继承了侗族数千年古老工艺的传统,保留了民族特有的高尚、优美、朴素与细腻的艺术风格,充分(chōngfèn)展示了侗族妇女聪明的才智和精湛的编织技巧。

粟田梅告诉记者,如今,侗锦(dòngjǐn)还为当地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。她开办了侗锦合作社,并定期举办侗锦织造培训班。在粟田梅的带领下(xià),织娘们积极(jījí)改进侗锦纺织技艺和(hé)图样款式,如今生产的侗锦产品已从过去的背带、头巾、出嫁用的被面延伸到围巾、披肩、抱枕、桌旗、四件套(sìjiàntào)等,将纯侗锦与棉、纯侗锦与刺绣、纯侗锦与皮革相融合,这样(zhèyàng)不仅降低了成本,也(yě)打开了更(gèng)广阔的年轻人时尚市场。村里织侗锦的妇女越来越多,她们中光靠(guāngkào)织锦的收入,最高的达3万多元,而人均增收也达到了5000多元,整个文坡村侗锦产业总产值达到了400多万元。

最后一天的(de)行程,采访团们来到了(le)被称为“黔首楚尾(chǔwěi)夜郎根”的新晃龙溪古镇,这里地处舞水河畔,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沅水三大商埠之一。

早在清同治年间,人们就在龙溪汇入舞水处集结成市,形成盛极一时的(de)“南方水上丝绸之路”重要驿站。当时,湘、黔、桂、粤等省的商贾云集于(yú)此,万寿街油行、盐行、酒行、旅店等应有尽有(yīngyǒujìnyǒu),十分热闹。走在古镇的麻石路上,抚摸着古墙,一面藏在小巷中的“验币墙”,吸引了(le)采访团的驻足。“古代没有验钞机,于是,小商贩(xiǎoshāngfàn)们收到铜币后,会将其(qí)在墙上摩擦,蹭掉(diào)上面的锈迹,查看铜币的成色。”湖南青藤园文化旅游(lǚyóu)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睿霖向大家解释道。古墙上,留下了深深浅浅的不少凹痕,有的已达几厘米深,足可见当时这里经济往来的繁荣(fánróng)。

△龙溪古镇曾是西南联大(xīnánliándà)西迁途经地。

作为湘黔边界徽派建筑与侗族元素结合(jiéhé)最好的(de)古商贸建筑群,龙溪(lóngxī)古镇整体布局缜密,明清建筑工艺精湛,其特点为:“平檐、坡顶、封火墙,小窗、画梁(huàliáng)、内回廊,石板路、小天井、双开门、外砖内木双重墙”。和其他古镇不同的是,这里的商业气息并不浓厚,街边的店铺大多为当地村民经营(jīngyíng),在这里,你可以慢下来(mànxiàlái),走走逛逛,感受建筑美学。此外(cǐwài),这里还是西南联大西迁的途经地,林徽因(línhuīyīn)、梁思成,闻一多及西南联大师生等,都曾来自旅居,古镇里,也留下了当时他们停留时的故事……

探寻怀化古村:通道侗锦博物馆诉说千年技艺,新晃龙溪古镇石墙镌刻商埠繁华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